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思考中日关系的同理心
自年初暴发以来,新冠病毒疫情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和方式传播蔓延,目前这场疫情究竟何时能够平息不得而知。如何评估新冠病毒疫情对全球造成的综合影响,现在还为时尚早。但是,在中日关系方面,大部分人能够接受一种比较确定的评价,就是此次疫情使两国及两国人民真正认识到了彼此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中日在后危机时代加强友好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围绕疫情应对的协调合作,中日在三个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堪称值得国际社会充分肯定的案例。首先,以政社合作、官民协同的体制,为对方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帮助。1月底,在中国疫情恶化且医疗物资渐趋紧张之际,日本不自扫门前雪,而是雪中送炭,在自身防疫资材可能吃紧的状况下,以中央政府、地方县市、行会机构、企业、个人等各种方式驰援中国。之后,随着日本进入疫情防控关键期,中国知恩图报,通过各种渠道多批多次为日本提供帮助。中日间不仅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式的战略援助交流,而且在边界通航联防联控、疫情信息沟通、病毒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构建了合理有效的防疫交流机制。
由在日华侨华人发起的志愿者团体“口罩熊猫行动小组”在东京池袋站前向当地民众免费发放口罩,感谢日本各界在中国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时对中国提供的无私帮助
其次,双方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为抗疫人群舒缓心理压力,提供精神慰藉。疫情暴发后,日本新闻媒体对中国疫情防控的相关报道和评论基本客观正面。日本民众普遍展现出的爱心和关怀,更属难能可贵。在武汉“封城”初期,很多在日华人纷纷上街购买当时中国特别紧缺的口罩寄给国内亲友,面对这种情景,许多日本商店没有乘机涨价,而是专门下调了口罩的价格,还有商店为中国购买者提供免费口罩;执政的自民党号召国会议员为中国捐款;一些日本学校给学生家长发通知,提醒他们教育孩子对在中国和武汉生活的人应有同情心、不要言论不敬。总体来看,虽然日本社会间或也出现了一些埋怨和讥讽中国的声音,但很快都消失于“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普遍舆论之中。对于日本的善意,中国官方和民间都很受感动,当日方陷入困境时同样迅速予以正面回应。如2月“钻石公主号邮轮”疫情告急,有关东京奥运能否如期举办的担忧骤然上升时,中国政府和民众除了积极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外,舆论也以理解、同情和努力共同克服困难的建设性声音为主,表示“将心比心、心同此理”,中国政府和社会将始终根据日方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明确表示愿意支持日本顺利举办奥运会。可以说,善意和同情代替了挖苦讽刺和冷漠观望,在此次中日疫情舆论中占据主流,为两国及两国人民提供了团结合作战胜困难的正能量。
中日两国国民在社交媒体上为对方加油、鼓劲
再次,诉诸诗文传统的情感表达,揭开了中日文化共同体的崭新面向。2月初,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援助物资包装箱上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汉诗贴纸感动了为数众多的中国民众。这份感动不单由于日本友人的慷慨捐赠,更源于对中日文化交流史记忆复苏的感动。1500年前,中国和尚鉴真受此偈语感动,克服艰难险阻赴日弘法。千年后,来自日本的汉诗贴纸令中国民众穿越时空,重新感受到风雨故人来的深情厚谊。此后,中国也开始仿效日本的做法,在向他国提供援助物资时,结合接受方的文化传统,精心挑选一些美丽又贴心的诗句隽语。例如3月中国向意大利提供一批防疫物资时,就用意大利语和英语附上了古罗马哲学家赛内加的话:同海之浪、同树之叶、同园之花。相信“风月同天”、“同海之浪”等诗句会促发更多人跨越国家、文化间的隔阂,在疫情爆发的非常时期,对人类共同命运产生更强烈的共情共鸣,推动世界在抗击疫情等方面进行更为紧密的合作。
客观而言,作为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国际关系中的阶段性突发事件,新冠疫情对于国际合作、国家间关系改善,很大程度上不具有自身独立的作用,而是受制于两国更为根本的战略性关系的制约。此次,中日两国在近年来关系持续稳定改善的基础上,转疫情之“祸”为合作共赢之“福”,化疫情之“危”为拉近双方社会心理距离之“机”,创生出“感人之所感” “急人之所急”的同理心,可谓不幸中的万幸。“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所蕴含的诗情与哲理,不仅在灾难降临之际带给人们感动和抚慰,而且必将超越灾难,在未来各种危机和挑战前为人们提供智慧和启迪。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中日若能在这次疫情后携手并进,以儒家伦理和佛教智慧,为重建世界价值体系做出一份贡献,更将是这次疫情留给人类意外的补偿和收获。
来源:人民中国微信公众号;作者:金莹,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