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中国经济复苏的力量正在汇聚。与此同时,全球抗疫斗争正在进入关键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携手前行,生动地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伟大时代价值。
一段历史,必将为下一段历史提供养料。围绕全球抗疫中形成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以及彰显出来的深远意义,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高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no.1
记者:从国际政治比较的角度,在您看来,这次抗疫斗争中,能够突显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哪些优势?
高洪:疫情发生时,正值我国春节人口的大流动,疫情有迅速向全国蔓延的趋势,新增病例呈几何级数扩增。在这关键时刻,党中央做出一系列部署。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作为关键着力点,形成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防控的战略格局;各省市分类指导,严守“四道防线”,层层推进构建起抗疫防线。全国上下凝聚成抗击疫情的团结力量,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境内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进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阶段。在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了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no.2
记者:结合全球联合抗疫,您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意义?
高洪:疫情无国界,人间有大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个国家谁也离不开谁,在通常情况下是如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非常时期更是如此。新冠病毒不仅是中国的敌人,更是人类共同的敌人。自疫情发生以来,为迅速遏制疫情向全球扩散的紧急风险,中国以其巨大的牺牲、果断的举措,以封闭一个人口上千万的城市作为代价来阻断病毒的传染源,举全国之力阻击这场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浩劫。同时疫情的全球蔓延,也让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针对性,更加深刻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解决当前乃至以后的全球问题、世界难题而必然做出的历史选择。
在全球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在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过程中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需要各个国家的民众切实树立和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们要全面、客观、理性看待一些国家的防控举措,还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尽自己能力来援助其他国家,这也是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no.3
记者:在中国抗击疫情关键时期,你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我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让中日两国民众感情升温,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理解与互信。您认为,中日两国在共同抗疫中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
高洪:在中国政府和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伸出了援手。日本政府、企业、民众及时提供防疫物资,缓解中方抗击疫情燃眉之急。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国内扩散后,中国政府和地方、民间企业也向日方提供了口罩、防护服、pcr检测试剂盒等抗疫物资,两国专家及时举行电话会议,就疫情防控策略等内容进行交流,还有旅居日本的中国公民在日本街头免费赠送口罩,以不同方式回馈日本民众的友好情谊。
从目前来看,日本出台的基本方针部分吸取了武汉防疫工作中的教训,但却采取了完全不同于中国的防控思路,施行预先分诊、个人防范、重症优先的举措。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策,是日本现有政治体制和医疗制度决定的。日本的私立非营利性医院占比超过80%,公立医院只有1800多家,此外以住宅区为主的街道开设有各类专科诊所总计约10万家。此外,私立医院实行集团化管理,各分院信息共享,对疑难杂症都会通过网络传到远程专家会诊中心,尽量避免了患者需要跑到很远的地方看病,大大减少了费用支出。以上是日本医疗体制的优点,有效分诊是避免交叉感染的关键措施。
当然,上述制度能否应对大规模传染病仍有诸多不确定性:一般医疗机构不会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测,私立医院不希望因为新冠病毒导致整个医院的正常工作陷入瘫痪。如果轻症患者无法及时确诊,就难以获得及时对症的医疗支持,转变成重症的概率也将大大提高。
因此,每个国家好的做法都有可借鉴之处,但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具体实施。
总之,“只有邻国守住了,世界守住了,这场战役才能迎来最终的胜利。”中日在抗击疫情方面积极合作不仅有利于经验共享、物资互助,而且对于维护正常的经贸往来,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