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政策正在悄然改变
二战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在“和平宪法”制约下,日本历届政府均遵循《原子能基本法》(1955年制订)和“无核三原则”(1971年通过),将核技术用于和平目的,由此走过了一条重经济、轻军备的发展道路,对于成功实现经济复兴和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冷战结束以后,尤其是近年来,伴随国际局势变化和地缘政治博弈加剧,日本已在谋求军事大国化,“拥核”论也随之甚嚣尘上。
2022年2月1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组与日本经产省官员就福岛核污染废水排放入海问题举行会谈。面对惨重灾难及国民反对核电的强烈诉求,日本政府不愿弃核的动机决不简单。
日本作为惟一遭受过原子弹攻击的国家,战败后不仅因“核之殇”而对核武敬而远之,而且通过制定《日本国宪法》明确规定日本“永远放弃把利用国家权力发动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原子能基本法》规定“原子能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应仅限于以和平为目的和确保安全第一为根本”。在此基础上,日本先后制定了《原子炉等规制法》《放射性同位素等辐射危害防护法》《电力事业法》《原子力灾害对策特别措置法》等。“无核三原则”则规定“不制造、不拥有、不运进核武器”。反对拥核也成为日本社会主流共识。
在和平利用核能政策规制下,日本广泛建立了核电站。到2011年,日本共有54座核电站,担负了全日本30%的电力供应,为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严重核泄漏事故。福岛核危机打破了日本核安全神话,严重的核安全事故使日本民众对于核能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增强,甚至一度出现了要求“零核电”的舆论热潮。此后日本核能发电大幅缩减,仍在运转的核电站曾一度缩减为九座。
时至今日,福岛核危机的后发危害仍在持续,福岛核电站排出的大量有害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29和锶-90等严重致癌物早已通过空气和洋流扩散到世界各地。2021年4月,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和国民抗议,宣布要将125万吨核污水倾倒进太平洋。此举不仅严重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还将进一步导致福岛核危机演变成世界性危机。面对惨重的灾难及国民反对核电的强烈诉求,日本政府仍试图通过出台新的核电站安全标准重启核电机组。
日本难以弃核背后的动机绝非对核能过度依赖那么简单。
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巨变,日本国内随之出现了改变无核政策、以核武器来维护日本安全的主张。日本政府虽未采纳这种极端主张,但公开宣称“宪法允许日本拥有自卫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核武器”,为拥核留有余地。在2012年联合国裁军大会及国际军事委员会年会上,日本又一反常态地拒签减少核武器的决议草案。种种言行表明,日本和平利用核能的政策已发生改变,隐匿的拥核企图逐渐显现。
从技术角度而言,日本早已具备研发“最低限度的核武器”的条件。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拥有包括政府和财团法人所属的核技术研究、开发和管理机构达600多家,其中大多数科研机构拥有世界一流的核技术。
此外,日本还通过各种渠道储存了大量的核原料。日本是惟一对制造核武器重要原料钚进行再加工和分离的无核国家。目前日本提取的钚已高达46吨。有美国物理学家指出,46吨钚的持有量相当于拥有上千件核武器。日本确实也有人想向其他国家展示日本在短时间内用核武器武装自己的能力。
“核共享”论与拥核企图今年2月,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借俄乌冲突引发的地缘安全危机,抛出要与美国进行“核共享”的主张。包括安倍在内的右翼保守势力辩称,同样作为二战战败国,德国与意大利可以利用北约的核武器进行“核共享”,那么日本也可以“共享”。
“核共享”是北约核威慑政策中的一个概念,它允许没有本国核武器的北约成员国参与使用美国提供的核武器。参与国可以就核武器政策进行磋商和共同决策,维护使用核武器所需的技术设备,并在其领土上储存核武器,在战争条件下不受《核不扩散条约》限制。
根据美国在北约实施的“核共享”政策,和平时期储存在无核武器国家的核武器由美国空军或陆军人员看守,许可行动的指令处于美国控制之下。如果发生战争,核武器将安装在参与国的战机上,美国空军负责保管、控制并与之联合行动。
其实,早在安倍之前,极端右翼分子田母神俊雄(原日本航空自卫队幕僚长)就曾提出日本应导入美国在北约实施的“核共享”政策,平时由美军向日本提供核武器的使用和管理培训,战时美军将向日本提供核武器,对日本进行核武装。
安倍的论调得到了右翼保守势力的吹捧。自民党政务调查会会长高市早苗建议党内就“无核三原则”中的“不运进核武器”进行讨论,认为在紧急情况下应允许例外。右翼在野党日本维新会向外相林芳正提交建议书,要求日本政府讨论“核共享”,并要求将防卫费增加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目前,自民党内已决定召开安全保障调查会会议,就共同运用美国核武器的可能性举行内部辩论。
日本朝野围绕“核共享”进行的讨论显然是在造势,试探国际社会对日本突破“无核三原则”的反应和态度,也力图打破日本不能谈论核武的政治禁区,为今后日本社会能够接受拥核主张、推动拥核正当化扫清思想上的障碍。有学者指出,日本即便目前在核问题上无法获得实质性突破,这些做法也会加快推动发展尖端常规性武器系统,达到替代“共享核武器”的政治效果。
松动与悄然改变日本拥核也是在附和美国在东北亚的战略需求。美国曾与俄罗斯签订“中导条约”,受条约限制而导致其对东亚的核战略威慑弱化,急需日本部署核弹来弥补短板。但由于美俄矛盾,美国于2019年宣布退出条约,该条约失效。其后美国对日本拥核的意愿显著下降。在此情况下,日本仍不放弃拥核,目的就是借美国核武之力,获得自主发展核威慑的能力,进而摆脱美国的核保护控制,在地缘政治博弈中最终实现中美日三国的战略均衡。
从目前情势看,由于日本国内反对拥核的力量、美国较为谨慎的态度以及法律和技术层面的诸多限制,日本短期内无法实现“核共享”或最终拥核。但要看到,“无核三原则”已然松动,日本和平利用核能的政策正在悄然改变,这些动向非常值得警惕。
(作者分别为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人民邮电出版社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