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所工作简报(2020年第6期)中华日本学会2020年年会暨“从平成到令和:日本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0年9月27日,中华日本学会2020年年会暨“从平成到令和:日本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华日本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前驻日大使程永华出席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并做主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顾涛、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刘玉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黄大慧教授主持。
程永华在开幕式作了题为“从安倍到‘后安倍’: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的主旨演讲。他首先回顾作为中国驻日大使,在外交一线亲身经历了中日关系“波澜起伏、迂回曲折、爬坡过坎、重回正轨”的重要阶段。随后对安倍前政权及菅义伟现政权进行了评价与展望:安倍晋三虽属右倾保守政客,但其施政策略亦有较强实用主义色彩,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尤为突出。经过数年较量和碰撞,安倍政权着眼国际局势变化和实际利益考量,对华政策渐趋积极务实。安倍在执政中后期,投入较多外交资源和精力改善对华关系;菅义伟内阁在对华政策上将总体延续安倍政权基调。同时,后安倍时代日本对华政策仍将有一定的两面性和摇摆性。从外部环境看,美国因素已成为中日关系最大变量,中美战略博弈加剧背景下,美加大对日施压,将给日对华政策带来更多变数。他指出,我们应积极谋划引领后安倍时代的中日关系。中日是搬不走的邻居,中日关系的重要性不因一时一事而改变。发展长期稳定,友好合作的中日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中日双方应以日本新政权上台为契机,进一步排除干扰,保持定力,共同推动两国关系沿着正确轨道行稳致远。一是积极引领,积累政治互信;二是深入开展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三是持续大力开展人文交流;四是彰显地区和国际担当。
开幕式后,会议进入主题报告环节,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远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东育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黄大慧教授分别作题为“平成回望与日本研究的逻辑起点”、“关于两种‘日本学’的问题”、“东亚视域下的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的学术演讲。胡令远通过回望平成时代,认为有三个历史性转变值得关注。一为甲午战争以来中日两国综合实力发生历史性变化,而对中国崛起难以适应从而采取制衡战略的日本,在平成末期也不得不调整这一战略,中日关系重回正轨。另外,在位时一再强调日本需要反省历史的明仁天皇,作为日本国民统合的象征之新形象,在平成时代“定着”化,天皇形象所发生的历史性转变,可以看作是战后日本和平宪法的成功之处。韩东育提出了中国的“日本学”和在中国的“日本学”两种日本研究方法的问题,从学术史的视角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反思和评估,展望了对第三种“日本学”研究方法的预期。黄大慧将中日关系放在东亚视域下进行回顾与展望,认为在复杂多变的地区形势下,随着“东亚”这一多边地缘概念的变迁,中日逐渐形成了一种在东亚地区动态博弈的竞合关系,既有相互竞争,也有彼此合作。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初晓波教授主持了上述环节。
本次会议设置了分科会环节,学者们在政治外交安全(一)、政治外交安全(二)、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四个分科会中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并由各分科会代表向大会作了成果汇报。大会闭幕式由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胡澎研究员主持,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中华日本学会常务副会长杨伯江研究员作会议总结。杨伯江代表第七届中华日本学会领导班子向过去五年学会领导班子的工作表示感谢和敬意,并提出了下一步学会确定的2021年4月将在南京大学举办2021年会暨以“中日美关系研究”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及以学会为平台推动中国社科院国际学部文集(《变化中的日本与世界》)和《日本大事典》编纂等八项工作。杨伯江指出,本次学会暨学术研讨会涉及一个基调报告,三个主题报告,四个分科会讨论及其汇报发言,节奏明快,内容丰富,既有形势研判,也有对观点和方法论的探知,既有对中日双边关系的系统分析,也有将中日关系纳入区域和多边的广阔视野,其中不少观点给人启迪,比如胡令远教授提到的自民党长期执政背后的逻辑及“保守”的概念,再比如韩东育老师提到的“日本研究让我们告别了简单,如何让日本研究有温度”等。这些观点体现了日本研究界常年研究的积淀和升华。
杨伯江认为,中华日本学会成立30年来历经沧海桑田,形势和队伍均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中日关系研究虽然仅是双边关系研究,却具有理论创新潜力,它是传统与创新、历史与现实、共同利益与零和博弈等多层次关系的立体反映。鉴此,两国关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不能在政策和战略上任其陷入漂流状态。在处理传统大国和新兴力量矛盾层面,日本着重以经济和区域合作方式予以应对,区别于欧美提出的文化冲突论、进攻性现实主义等,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将日本问题研究放到对外关系整体中进行研究、设计和思考,辩证把握两对关系,一是发现日本研究的独立价值,中日关系不是中美关系的单纯从属变量,美国的对华认知很大程度上是由日本这样的我周边国家帮助塑造的;二是结合国际关系整体和对外战略大局,在把握时代潮流和综合实力对比的前提下研究中日关系,即全球化背景下双边关系的多边化趋势。总之,日本研究方兴未艾,未来还有漫漫长路要走,但我们有信心赢得挑战。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军事科学院、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人民中国》杂志社、世界知识出版社、中央广播电台总台、首都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同济大学、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河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黑龙江省社科院、吉林大学、辽宁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青岛大学、大连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四川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人华侨大学、海南大学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年会。
开幕式之前,中华日本学会举行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由第六届中华日本学会副会长胡令远教授主持,常务副会长高洪研究员、学会财务部部长金华分别作第六届理事会工作和财务工作汇报,副会长杨伯江研究员作工作流程及相关安排的说明、作学会章程修订工作的说明,随后大会讨论并表决通过学会章程、投票选举了新一届理事会成员,选举高洪为中华日本学会会长,杨伯江为常务副会长(法人代表),韩东育、胡继平、胡令远、黄大慧、贾庆国、刘岳兵、宋金文、修刚、朱锋为副会长。(作者系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日本政治研究室副主任 张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