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史:思想与实践
《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史:思想与实践》
闫坤 主编
史卫 马蔡琛 于树一 副主编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史:思想与实践》的写作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和继承中国共产党财政思想与实践经验,以利于财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好地履行党的初心和使命,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和政策。从建设财政到公共财政,再到现代财政,财政发展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相辅相成,也与中国的政治体制变迁相辅相成。
《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史:思想与实践》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的整个历程划分为11个阶段,真实记录党领导财政保障革命战争供给以及服务国家政权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弱到强,不断壮大的历史,力求在财政与政治、经济的交互作用中,把握党的财政实践发展及其规律、党的财政思想形成及其变迁,并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提炼财政百年发展共性的、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
作者简介
闫坤(曾用名:阎坤),女,1964年生,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现任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副理事长、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近年来,多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已出版专著《中国县乡财政体制研究》等6部,合著《公共支出理论前沿》等15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并荣获第五次全国财政理论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和第十届优秀科研成果奖、财政部优秀论文一等奖、2015年度邓子基财税学术论文一等奖、财政部“中国财政与改革开放30年征文”专题论文奖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曾多次赴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讲学。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与财政理论等。
目录
导论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100年财政思想与实践的主线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建党初期的财政纲领(1921-1927年)
第二章 土地革命时期的财政探索(1928-1937年)
第三章 抗日根据地时期的财政建设(1938-1945年)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财政工作的改进(1946-1949年)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财政工作和国民经济的恢复(1950-1952年)
第六章 发展战略选择与国家财政的重构(1953-1957年)
第七章 路径探索引发的发展危机与财政的定海神针作用(1958-1978年)
第八章 改革开放与财政开路先锋(1978-1992年)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与分税制改革(1993-1998年)
第十章 公共财政论与民生财政建设(1999-2012年)
第十一章 新时代全面深化财政改革的历史使命与总体构架(2012年以来)
第十二章 深化税制改革(2012年以来)
第十三章 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2012年以来)
第十四章 深化预算改革(2012年以来)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了革命战争、建立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道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迎来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100年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追求民族复兴、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要面临无数棘手的难题。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中国共产党人都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运用财政工具,发挥财政职能的作用,努力改变中国的面貌和改善人民的生活。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财政工作在夺取革命胜利、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等各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从积贫积弱发展到繁荣富强,从温饱难继到迈向全面小康,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人类财政史上的伟大奇迹。这些财政实践和思想,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应该认真总结和继承,为新时代的财政工作提供历史经验和理论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的财政思想和实践也始终围绕着这个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建党之初,我们的党虽然不是执政党,但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财政主张,并将之写在党的纲领上。要求废除各种苛捐杂税,实行累进率的所得税等,减轻人民税负。要求取消列强在华的各种治外特权,收回关税主权,取消赔款,核减外债,维护国家财政主权。在城市,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了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领导工人争取提高工资、建立八小时工作制、制定劳动保险法等权益;在农村,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了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领导农民要求取消苛捐杂税及预征钱粮,组织农会议定最高租额及最低谷价,为广大农民争取权益。
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将自己的财政思想直接在根据地实践。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先后颁布了《暂行财政条例》《暂行税则》《国库暂行条例》等财政法规,提出了统一财政、税收法定等财政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的“乱摊子”,中国共产党开始实施计划体制,加快工业化进程。财政积极为工业化筹集资金,为了在经济建设与民生建设上保持平衡,提出了国家分配论、四大平衡、二三四比例、“集中力量办大事”等财政思想,在努力保障人民生活需要的基础上,积极筹集建设资金,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之初,财政作为改革的突破口,通过放权让利,调动了地方、部门、企业和个人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激活了整个经济,极大地提升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各项财政改革和财政制度建设,推动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在国家财力增长的情况下,不断增加民生支出,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增进了人民的生活福祉。
回顾中国共产党100年的财政思想与实践,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成就,就是因为她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只有以强大的财政为基础和保障,才能支持经济建设;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才能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惠广大人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站在时代的高峰回望百年,我们深刻认识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就是我们党领导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不断飞跃迈进的财政密码。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是利益调节的总枢纽,连接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财政就能不断发展壮大,国家就能繁荣昌盛。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财政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围绕人民的根本利益对财政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财政的成功,也在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用党的方针政策统领了全部的财政工作,不断地适应和服从党在不同时期对财政的要求,自觉地把党的方针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始终,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为党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提供物质基础、体制保障,以政控财,以财行政。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实现了第一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正在向第二个一百年迈进。财政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全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更大力量。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财政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是对中华民族和人类世界的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财政观,始终依靠人民群众办财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理财、为民兴财。赢得了各阶层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和拥护,战胜了各种困难,创造了财政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我们共产党人的财政理念,不仅是人民的选择,而且一再被历史所证明。希望我们所有的财政人薪火相传,将这个传统发扬继承。让我们高高扬起党的财政事业优良的劲帆,在新时代踏浪前行,实现更加美好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