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所学术交流简报(2023年第35期)中华日本学会2023年年会暨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5周年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3年7月15日,由中华日本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内蒙古民族大学联合承办的“中华日本学会2023年年会暨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通辽市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外交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社科院、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科院、浙江工商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外国语大学、黑龙江社科院、山东财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南昌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军事科学院、世界知识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华社等40多家科研机构、高校、出版社、媒体杂志约百人与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甄占民致开幕辞,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赵东海教授和中华日本学会会长高洪研究员分别代表会议承办方和主办方致辞。内蒙古民族大学教务处处长、世界史学科带头人王泰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甄占民在致辞中指出,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日本则经历着二战之后最为深刻的变化,中日关系处于关键历史节点,面临诸多复杂情况,急需守正,也需创新。中华日本学会自成立三十多年以来,紧密联络和团结各地研究日本的学者,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积极为对日工作建言献策,为推动中日关系改善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放眼未来,中国的日本研究任重道远。就此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逐步完善日本研究的学科体系建设。第二,不断加强日本研究的学术体系建设。第三,深入推进日本研究的话语体系建设。充分认识加强日本研究话语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推动形成反映中国实践和理论创新、融通中外的日本研究高质量话语体系。
甄占民表示,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为做好日本研究指明了方向。众所周知,日本在历史长河中接受中华先进文化哺育,其深远影响延续至今。从事日本研究的同志们要遵循总书记讲话精神,自觉主动服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大局,以中华文明对外辐射的具体实践体现日本研究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为宣传、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鲜活的案例参考,为提升对日公共外交及话语传播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赵东海热情洋溢地介绍了内蒙古民族大学改革发展和办学历程,对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他在致辞中指出,现在世界风云变幻,中日之间经济文化的交往非常复杂,值此《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5周年之际,各位专家学者通过本次会议交流思想,探讨学术问题,加强学术话语权,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贡献研究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洪从时间节点、形势变化、未来预期三个方面指出了将今年年会主题确定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5周年”的重要背景。他指出,今天的中日关系其实并不乐观,原因很多,问题也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随着国际局势变化与中日国力变化,中日之间产生了很多深层次的利益冲突。作为毗邻而居的两个大国,这种关系迟早还是要回到正常轨道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自有其底蕴、动力、条件和不可阻挡的历史必然性。
高洪呼吁日本研究要立足当代实践,坚持开放包容与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迎难而上,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5000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个结合”的号召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对各领域研究工作深刻的指导性。日本在对外来文化特别是中华文化的学习、吸收、继承,当然也包括扬弃,有选择地取舍、抉择过程中,有它自己独到的历史经验总结和相当惨痛的历史教训,我们尽可以从日本这面镜子中找出很多值得研究、有价值的东西,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阐释工程”贡献日本研究学界的力量。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中华日本学会常务副会长、法人代表杨伯江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蒋立峰,中华日本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远教授,中华日本学会副会长、天津外国语大学修刚教授,中华日本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院长刘岳兵教授,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刘江永教授,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韩东育教授,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裴志利教授等出席会议开幕式。
其后,学术研讨会进入主题演讲环节。第一阶段由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王开虎研究员主持,杨伯江、蒋立峰、胡令远分别发表主题演讲。杨伯江在以“和平友好条约与中日关系当前课题”为题的演讲中,主要围绕“重温条约精神及其阶段性丰富和发展”、“条约面临的世纪性课题与挑战”与“如何与时俱进,处理好新时代的中日关系”等三点展开了详细论述。面向未来如何稳定、发展新时代中日关系,他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对标条约,对照现状,深入研究问题,提出中方见解。第二,挖掘合作亮点,重构中日两国基于结构性互补的合作格局。他强调,对中日两国关系而言,既要看到政治关系对经济合作的影响,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合作对政治关系的反作用。经济合作的价值不仅在于商业利益,更在于它有助政治关系的战略性稳定。第三,针对当下中日关系和国际形势,要发扬中日关系传统,抓住“以民促官”的机遇窗口。他指出,新时代,影响国家外交政策及国家间关系的要素及其排序发生重要变化,需要深入分析影响日本决策的重点、关键变量,关注如何通过影响民众推动官方对华政策积极调整。
蒋立峰发表了题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反霸条款九问”的演讲。这九问分别是“反霸条款针对谁”、“霸权与国力强弱有关系吗”、“霸权国家怎样行使霸权”、“日本是霸权国家吗”、“日本怎样行使霸权”、“中国是霸权国家吗”、“俄乌战争中谁是霸权国家”、“日本当前的霸权心态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中国怎样反对霸权”。围绕上述九问,他回顾历史,旁征博引,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他强调,中国历来主张文明互鉴、平等交融、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经济互利、共同发展,积极为世界繁荣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一贯反对世界各地出现的霸权或者集团霸权。
胡令远以“中日关系:理念与现实的律动——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去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5周年,是我们思考维护中日关系的重要节点。我们曾经对战后日本走和平发展道路给予积极评价,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现在的中日关系面临新的严峻形势。在新形势下,中日两国应建立超越社会政治制度差异、超越意识形态分歧的和平友好战略关系。在报告最后,胡令远呼吁年轻学者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共同努力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服务国家百年大计。
第二阶段由内蒙古民族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院长田明教授主持。刘江永、韩东育、修刚与刘岳兵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刘江永就 “站在十字路口的中日关系与冲绳的未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指出,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中日关系处于新的十字路口。站在历史十字路口的冲绳何去何从,不仅事关中日关系,也可能影响东亚和平稳定。他呼吁要唤醒500年中琉友好交往史,加强这方面的中日研究交流与知识普及。
韩东育在题为“关于中日关系的结构性分析”的报告中指出,仅仅在近现代的意义上并且只局限于两个国家之间去把握和理解中日关系,会因前近代及其曾有圈域的不在场,使问题本身变成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这意味着,欲相对准确地检视形成于跨时空维度下的中日关系,便必须通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去尝试某种结构性的分析。而作为背景,前近代和近现代,为中日关系结构提供了各自筛选特别是日本人筛选后的时空场域和解释规则。它们形塑了中日关系,也制约了区域关系。
修刚围绕“中日友好城市交流的再认识——以天津、神户交往为例”做了精彩报告。他指出,天津和神户作为中日友好城市的代表,在经贸、文化、教育、体育、观光、环保、医疗、养老等方面有着大量交流。但当下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如中日关系、新冠疫情等影响。他呼吁大家要重新认识友好城市交流的重要性,其不仅是民间友好的象征,也是两国友好交往的重要路径所在,希望中日两国携手努力,共同推进民间友好。
刘岳兵以“中日友好如何可能——以南开日本研究及其与日本关系的经验为中心”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刘岳兵指出讲信修睦,既是一般人际关系所追求的,也是“友好”国际关系所期待的目标。作为日本研究学者,要自重、自尊、自强、自省、自立、心怀爱国情怀,拥有世界眼光,这也正是南开大学的精神原点。他呼吁年轻一代学人努力全面了解日本,认真研读史料,把客观真实的历史呈现出来。
在学会工作汇报环节,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中华日本学会秘书长胡澎以及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办公室负责人金华做了学会工作报告。该环节由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卢国荣教授主持。
下午会议进入分科会阶段,共设四个分科会。第一分科会以日本的政治、外交为主题,学者们就中日经贸关系、历史上中日外交启示、当下的中日关系以及新形势下日本的外交政策等方面做了深入探讨;第二分科会以日本的安全、战略为主题,学者们针对日本的防卫政策和东北亚安全战略、日本的军事发展前景及其对华战略等进行了热烈探讨;第三分科会以日本的经济、社会为主题,学者们围绕日本社会各阶层、日本的人口以及疫情对日本社会的冲击和影响等诸多方面做了深入剖析;第四分科会以日本的历史、文化为主题,学者们就日本的军事教育体系、日本在华遗孤、日本的人种认同以及新国际变局下日本对印新形象的建构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
在大会汇报发言环节,辽宁大学副研究员许悦雷、天津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葛建华、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张伯玉研究员、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院长江静教授分别做了分科会汇报。这一环节由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江新凤主持。
大会闭幕式由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科研处处长、中华日本学会副秘书长唐永亮主持。下一届学会年会联合承办单位代表、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尹利民教授详细介绍了南昌大学相关情况,他热烈祝贺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热情邀约日本研究专家学者明年相聚南昌大学,继续深入研讨日本问题与中日关系。中华日本学会常务副会长、法人代表杨伯江研究员做大会总结发言。他指出,作为中国日本研究界的学术共同体,中华日本学会是各会员单位、各位会员共同的家园,每一项工作、每一次活动要取得成功,都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众人拾柴、相互成就。本次年会在主办方、承办方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各项日程,与会百名代表享受了一场精彩的头脑风暴和学术盛宴。这是疫情缓解后学会成员首次在线下团圆、面对面交流、叙谈,感觉无比亲切、令人难忘。专家学者从各自学科领域、不同研究角度分享了科研成果,交换了学术信息,深化了相关认知,建立了深厚友谊,取得了多方面重要收获。
此外,作为本次年会的一项创新性安排,15日晚间设置了四个开放式平行论坛,分别是“日本战后历史研究学科建设:体系、问题与方法”、“日本战后政治思想史研究:体系、问题与方法”、“未来5-10年日本发展与战略走向”以及“当代日本研究青年论坛”。多位代表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就日本研究学科建设发展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张晓磊 郭佩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