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所学术交流简报(2024年第5期)“2023年度中日经贸评估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4年1月21日,我所与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广西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3年度中日经贸评估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我所杨伯江所长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半个多世纪以来,中日经贸关系在中日关系整体当中发挥着三点重要作用:一是推动了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二是成为两国合作的基础、重点领域,使双方共同受益;三是发挥着战略压舱石作用。2023年中日经贸关系发生了结构性、标志性变化,此次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
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张晓磊、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田正分别在第一分科会“中日经贸关系基本评估:现状与成因”上做主题发言。张晓磊从2023年岸田政权形势的角度,对中日经贸关系走向进行了梳理、展望。他认为,在自民党长期政权稳固的前提下,日本对华经贸政策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田正从日本经济发展的全局、安全影响因素的角度对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及未来合作方式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他认为,2023年日本经济中既出现了积极向好的因素也出现了不利因素,这些现象与长期制约日本经济增长的少子老龄化、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力度有限等问题共同影响了中日经贸关系。两国应克服困难,携手推动经贸领域合作。
历史研究室王瓒玮助理研究员在第二分科会“中日经贸关系:新动向与新挑战”上做主题发言。她从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的角度出发,指出当前全球气候危机下,各国能源转型压力巨大。日本能源转型面临“碳锁定”问题。日本政府在清洁能源战略调整上,一方面刻意回避与中国建立供应链联系;另一方面,与中国合作建成了多座新能源工业园,双方合作仍有潜力。
外交研究室副主任常思纯、社会文化研究室副主任郭佩在第三分科会“中日经贸关系:中日经贸关系:前景与对策”上分别做主题发言。常思纯从日本“去风险”的角度,讨论了其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影响。她认为,当前“去风险”已经成为美国主导的西方对华经济战略的关键词,日本从政策上积极响应,反映出他们既要对中国崛起做出强硬反应,也试图兼顾自身利益和国际形象的政策思路。其对华大打经济安全牌的举动对中日经贸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郭佩从中日共同面临的少子老龄化问题切入,指出中日两国在养老服务市场上合作前景比较广阔,但机遇和挑战并存。
科研处处长唐永亮、北京大学归泳涛教授共同主持会议综合讨论环节。杨伯江所长在讨论中指出:中日之间结构性互补关系仍然存在,但这种关系本身伴随着结构性变化;中国要在中日经贸关系结构性变化中,积极掌握战略主导权;日本战后传统思维方式正在从商业化思维转向政治化甚至是安全化思维;中国需要从日本自身源头动向阶段开始,思考制定因应之策。
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洲研究所所长袁波、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李寒梅、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远、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宋志勇、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初晓波的致辞、主持和总结,以及广西大学广西创新发展研究院学术院长李光辉,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归泳涛和董昭华,复旦大学袁堂军教授、贺平教授、江天骄副教授、王广涛副教授、姜茗予博士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蔡桂全的报告精彩纷呈,令与会者获益匪浅。
(王瓒玮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