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韩贸易摩擦远因解诂
摘 要:2019年夏季,日本以国家安全为由对韩国发起了两轮经济打击,结果导致发端于历史认识问题的政治对立经由贸易摩擦扩大到安全战略争端,加之双方民族主义情绪严重爆棚,对原本就相互厌恶抵牾的两国民意更是起到火上浇油的不良效果。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本次日韩交恶是多年来历史认识矛盾和岛屿主权争端的总爆发,本文意在透过日韩贸易战表象,解读评估两国利益冲突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而阐发日韩之争对地区合作与国际局势,以及美日韩三国军事同盟产生的种种影响。
作者简介:冯晶,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高洪,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doi:10.16869/j.cnki.pdq.2019.03.004
分类号:d831.3;d831.26;f753.13;f753.126
导语:祸起萧墙——骤然降临的日韩摩擦
2019年7月1日,日本经产省宣布“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将对韩国实施出口管制。一个月后,日本又对韩国发起第二轮经济制裁,安倍政府的内阁会议批准通过《出口贸易管理令》,正式决定将韩国从享受出口最惠国待遇的“白色清单国家”中移除。对此,韩国也给予强烈回应,一面指责日本对韩国实行了“经济侵略”,同时将日本从自己的“出口国家白名单”中剔除以示报复。随后韩国又废弃了到期的《日韩军事情报秘密协定》(gsomia),使两国关系跌落到前所未有的低水平。
骤降的日韩贸易摩擦令世人愕然,作为东道主国的日本刚刚在g20大阪峰会上,推动二十国领导人就“实现自由、平等、非歧视、透明、可预测和稳定的贸易投资环境,保持市场开放”达成了共识,却反手就对韩国打出一记“重拳”。韩国方面的反应也呈现逐步升级趋势,从政府到民间同仇敌忾,发誓要对日本打赢这场大韩民国的“第二次独立运动”。对此,人们不禁要问:本是隔海相望的邻国又同为美国军事盟友,怎么会突发贸易摩擦,双方在互不相容的争端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仇怨与争端?
历史积怨与现实争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纵观日韩关系史,两国在利用对方展示自身外交成功的背后,交织着历史认识的偏差和现实的分歧,也存在政治安全和经济摩擦长期化倾向。
曾几何时,安倍政权也想过用改善日韩关系为自己的外交业绩加分的。早在安倍晋三第一次执政期,就曾显示出欲把韩国纳入其“价值观外交”的姿态。为此,2007年的日本外务省出版的《外交蓝皮书》还特地将日韩关系定位为“共有自由、民主主义、基本人权等基本价值的伙伴”,并表示今后“要努力构建面向未来的友好关系”。2012年安倍第二次上台后,仍显示出对韩关系高度重视,2014年的日本《外交蓝皮书》里甚至增加了韩国是“最重要的邻国”的内容。然而,到了日韩建交50周年的2015年,“慰安妇问题”却因日本对历史罪行欲盖弥彰的做法持续发酵,此后几年两国摩擦不断,作为日韩关系晴雨表的日本《外交蓝皮书》关于日韩关系的定义一再下滑——2018年删除了“共享战略利益的重要邻国”,2019年公然批评“韩国做出有损两国关系的举动”,指称日韩关系“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进而删除了两国“面向未来”的表述内容。
与历史认知差异相比,日韩之间还存在一个更为深刻且几无解决希望的“死结”,即围绕竹岛(韩方所称的“独岛”)的领土主权争端问题。在所有现实利益当中,兼具自然资源、海洋划界、军事价值的争端岛屿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一问题虽然不为贸易战台面上的直接理由,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领土争端是日本朝野乃至社会各界记恨韩国的一个真实的“心结”。用中国社科院杨伯江研究员的话说:“本次日韩对立既是历史观之争,更是现实利益之争。”毋庸讳言,对安倍政府来讲竹岛(即韩方所称的“独岛”)在韩国实际控制中恰如梗刺在喉,加之岛屿争端事关日本历史上侵略行为,所以日本方面不直接谈岛屿争端,而是以文在寅政权事实冻结了2015年朴槿惠政府签订的《韩日慰安妇协议》为由头,批驳韩国政府言而无信,是在“有意丑化日本的国际形象”。而韩国方面在针锋相对地开展历史批判的同时也注意保护对独岛实际控制的“优势地位”,人权律师出身的文在寅总统明智地避开岛屿争端话题,主张“抗击日本不法统治的抗日运动是建国的起源”,锋芒所向直指日本侵略战争历史罪行。
日方规锁与韩方反制——双方争斗在持续深化
众所周知,本次日韩对立的“导火索”是2018年10月至11月的韩国劳工索赔事件。2018年11月,韩国宣布解散由日方出资10亿日元设立的“和解与治愈财团”基金会,由此2015年双方签订的以“最终且不可逆”地解决“慰安妇”问题的《韩日慰安妇协议》几乎成了一纸空文。对此,恼羞成怒的安倍政府怒批“韩国背弃了此前的承诺”,决定日本不再“隐忍”,挥动经济制裁的“大棒”打响对韩国的贸易战。
一年来,日韩双方一面激烈争斗,同时也不断接触磋商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但由于彼此间存在严重认知分歧,矛盾非但未得到缓和,反而呈愈演愈烈趋势——双方在历史认识对立的大背景下政治摩擦不断,先后出现了日本抗议韩军对日本自卫队开启火控雷达风波、韩国国会议长要求日本明仁天皇道歉等“攻防战”。时至今日,日韩间的争斗还在扩散。8月22日韩国宣布不再续签韩日间的《军事情报保护协定》。2019年9月6日,韩国釜山市议会发出“日本‘战犯企业’采购禁令”,将三菱重工等284家日本企业定义为“战犯企业”,明确市政府将不得采购其产品。9月11日,韩国政府体育观光部又正式致函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要求奥委会在即将到来的东京奥运会上禁止悬挂日本曾作为战前军旗的“旭日”旗。接二连三的“不祥事”使得日韩关系愈发复杂,双方对立不断升级为政府层面相互攻击与无休止的指责。
客观地看,日本制裁韩国以及双方无休止的争斗,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的。人们不禁要问,这样“双输”的局为什么坚持做下去呢?答案恐怕只能从更为广阔的视野来寻找。有评论认为,日本对韩国发力是不能排除安倍为修改宪法激化矛盾,鼓励排外的民族主义情绪成分的。但笔者认为问题还不仅限于此,日韩之争虽然是双边范围内的对冲较量,但需要将其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乃至国际多边体系进入瓦解与重构这一过程来思考。按照张宇燕教授的观点,美国对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使用新一套国际规则规范限定行为,并试图藉此锁定对方在全球价值链的位势,这是一种可以叫做“规锁”的错误行为。而日本对韩国的作法显然也带有“次层级规锁”的意味。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首次脱离西方国家,独自采用技术经济制裁的方式来达到胁迫他国接受其政治诉求的目的,这一通过关键技术出口管制打压他国科技企业的招数,有效仿美国之嫌。连日本经产省官员宇佐美典也承认,此次事件是在“中美贸易战”爆发后美国开始制裁华为的背景下,经产省才讨论了“重要技术管理体制事业”,进而采取的措施。
然而,我们不得不说的是,无论哪种“规锁”都得不到实施者预期的效果。须知,尽管文化有差异,发展水平有区别,但对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来讲,各方面都是有足够聪明才智和发展潜力的,“规锁”对方的结果可以奏效于一时,从长远看反而会促进竞争对手加快科技研发与追赶速度。如果日本还记得大国间在液晶技术发展中出现过的“液晶演义”中韩国赶超并取代日本的教训,就应采取更加明智的做法。从另一个角度讲,日本以“韩国政府不遵守国家间既有成约、不遵守贸易规则”为由打击韩国的支柱产业的逻辑是经不起推敲的。世人难免要问:日本是不是在捡软柿子捏——对最不守信用、屡屡毁约退群的特朗普政府,日本为什么既不敢发声,也不敢制裁呢?
摩擦殃及周边大国——对中美意味着什么
常言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世界伴同互联网发展从“平的”转向“深的”这一新变化中——这是力主“世界是平的”观点的托马斯弗里德曼最近修正后的新说法,大国间的相互影响正在越来越紧密,日韩摩擦直接影响到中国和美国的经济政治战略与军事安全战略。
首先,在区域经济发展建设意义上,日韩关系极度恶化对东北亚地区正在推进中的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产生负面影响。不仅如此,日韩之间的冲突还将对中国近年来积极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产生不良影响。而且,按照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陈言执行院长的分析,对于中日韩之间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链分工而言,日本对韩国实行出口管制,对产业链的正常运转会产生负面影响。这在全球化的当下,一件商品的生产往往需要多国参与的经济环境下,日韩间的经济贸易摩擦绝非利好消息。因此,无论从政治上看,还是从经济上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都不应也不会坐视日韩矛盾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至于仅看到日韩两国与中国都有历史和现实的矛盾,就持“看热闹、看笑话”的主张和做法则是不明智和不可取的。
较之中国对经济发展的关切,美国显然更关注日韩摩擦对自身安全战略的影响。有分析认为,本次日韩对立暴露出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战略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的特点,结果将直接导致美国亚太战略的统筹力度有所下降。日韩虽同为美国的盟友,但双方在三国同盟中的需求不同。日本欲提升在美日同盟关系当中的地位,而韩国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对美国的信任和依赖程度超乎想象。当日韩发生问题的时候,韩国希望美国出来调停,如果美国没有积极介入和调停,势必引起韩国的不满,将会影响到美国在韩国的形象和影响力。而日本更希望自己解决双边的问题,所以对美国的调停,日本倒是有保留的。日本担心将来有“后遗症”,拒绝加入美国护航联盟,在美国f-35战机上,日本更是谋求由“客户国”变成“伙伴国”,但美日同盟也有控制日本的一面,如果过度地信任日本,技术完全开放,那日本自主性增加以后将来也许会给美国反过来造成某些不利的情况。换言之,日本在强化日美同盟的同时,显现出其战略自主性。至于美国,虽然对日韩之间的冲突没有积极地调停,但底线是不损害三国同盟的利益,尤其不能损害美国的利益。在一定意义上讲,特朗普政府以“美国优先”不惜牺牲盟友利益来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导致美日在经贸、防务、国际秩序构建等各领域的利益冲突与政策分歧升级,“同盟裂痕”正在扩大。
在现实中寻求历史和解——解铃还须系铃人
抛开细枝末节不论,韩国老百姓作为战争受害方所承受的痛楚,远远超出日本公众之想象。本次日韩对立再次引发人们对日本如何对待历史问题的思考。在外界看来,安倍政府急欲卸下“历史包袱”却总是让自己“作茧自缚”,这提醒日本政府必须“谦逊”地正视历史问题。这充分表明,由于过往的侵略战争历史及历史认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使得今天日本社会中存在歪曲历史、否认侵略战争罪行的声音,并一再刺激和强化了战争受害国公众的历史记忆,进而导致日本与中国、韩国等亚洲受害国之间迄今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和解。
最近,日本《每日新闻》、时事通信社等各大媒体纷纷做出预判,认为日韩对立将长期化。短期来看,日韩当前的矛盾即使在内外压力作用下不会进一步恶化,但由于双方的结构性矛盾难以消除,所以日韩两国的关系难以真正转圜。据日本媒体透露,在即将公布的日本2019年度《防卫白皮书》中,韩国的重要度会从第二位降至第四位,这进一步释放出安倍政权有关东亚政策调整的新思路。另据雅虎日本的新闻报道,当地时间9月24日,安倍首相在联合国演讲中批评文在寅总统“为什么不努力突破历史上最坏的日韩关系,敞开襟怀与日本举行会谈”,同时仍旧强调“韩国必须遵守国与国的约定,即遵守国际法规则”。向国际社会宣布了日韩对话的先决条件是韩国回归朴槿惠前总统在慰安妇问题及劳工赔偿问题上的立场,也暗示韩国日本不会采取“无条件对话”方式解决目前的争端。无独有偶,前不久外务省的一位高官曾十分豪迈地盘点日本外交的成就:经过多年的外交努力,目前除开与中朝韩俄四个国家之外,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把日本认定为“友好国家”。对此,笔者不禁哑然失笑——这位外交高官自我感觉未免过于良好,如此判断不也从反面不打自招地表明了日本没有一个近邻国家处在友好关系状态吗?
上述情况表明,面对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复杂交织状态,安倍政权还是决心给韩国以“致命的一击”的。同时,日本也在寻求本国在日美关系中更大主导权的转变,借此试探美国的态度及底线,伺机“建立强大日本”。不过,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应当是希望双方保持克制,相向而行,通过对话和协商,而不是贸易制裁来化解矛盾。而且,日本与韩国想要化解本次争端,从内心深处消除不良影响的话,历史认识问题这道坎是根本绕不过去的。我们认为,解铃还须系铃人,正视历史事实,拿出解决问题的真实诚意才是日本与韩国和解的前提条件。